帮你快速找医生

【在线答疑】脑膜瘤是否应该尽快手术?

2023年06月19日 2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4月27日下午,病人出现发热,头晕,小便控制不住,无法正常行走的情况,及时到急诊检查,急诊输液后退烧,随后CT检查脑部和肺部,结果肺部有炎症,脑部怀疑有囊肿。第二天不发烧,行走稍恢复,可以自理,小便仍然有控制不住尿的情况,住院后治疗检查,经过一周输液肺部问题已经恢复正常,核磁检查后怀疑脑膜瘤,病人有高血压情况,发病前,血压吃药一直控制稳定,但平时走路,身体有往前倾斜的样子,行动较慢,有手抖情况,本来5月1日计划安排脑部手术时,发现病人感染新冠病毒,是第一次阳性,医生建议回家休养一个月后才能正常手术,想咨询下,肺部的问题是否和新冠有关,是否需要尽快手术还是可以再等几个月,手术费用大概多少?是否建议用伽马刀?”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目前提供的检查资料看,肺部的问题不在我的专业领域,可能和新冠还是有关系,而且病人的肿瘤还是比较大,水肿也明显,不建议做伽马刀治疗,伽马刀会加重水肿,建议恢复一段时间再做手术。

  患者疑问:目前病人也没有什么状况,和正常人一样,就是走路有点前倾,以前就有这种情况,目前新冠转阴已经有一个月,现在天气太热,病人也比较胖,担心做完手术伤口不好愈合,这个和天气有关吗?大概手术治疗费用是多少?家里人有个准备。如果天气不影响,最近就想去找您看下,能做手术就做了,不等了。

  赵天智主任介绍:手术治疗顺利的情况下可能要七、八万,同时伤口不愈合和天气关系不大,医院现在的病房都有空调,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

  脑膜瘤是常见的相对良性脑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发现时一般都比较大了,压迫其他功能区域,如运动功能,语言、嗅觉、平衡功能等等,才会发现。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患者在发现脑膜瘤后最重要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或随访。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技术又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或影像导向外科,是立体定向技术、代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神经导航可以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的精确定位技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对于小的脑膜瘤和深部脑膜瘤可精确的定位,指导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术中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或称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一个术语,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估价重症昏迷病人的预后,利用脑电图监测,使处于药物性冬眠的病人脑组织功能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护脑组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