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老年性耳聋的防治

2018年07月25日 46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是由于听觉器官的老化,而非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耳聋。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升高,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衢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张宏伟

老年性聋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症状    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医学上仍不能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听觉器官和细胞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听觉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此外长期的噪音接触、高脂饮食、糖尿病、遗传因素、缺锌等也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密切相关。

    老年性耳聋发生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但有的40岁即出现听力障碍,有的80高龄仍耳聪目明,这与遗传基因、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身体情况等有关。一般认为,男性、城市居民、工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等人群的发病率较高。
    老年性耳聋患者常常希望他人说话语速减慢,喜欢安静的环境;在嘈杂的环境中,很难跟人交流;并且有50%~70%的患者还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其出现率随年龄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多数伴有耳鸣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耳鸣逐渐感到“习惯”,以后耳鸣自觉不明显,出现所谓“习服现象”。   

如何有效防治老年性耳聋

    1、尽量防止噪音。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少听或不听打击乐器,听耳机、看电视要放较轻的音量。 
    2、不随便挖耳。防止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防止听力减退,不宜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不可暴饮暴食。
    4、戒烟限酒。烟中的尼古丁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损害听细胞及听觉神经中枢。烟酒均可诱发脑血管的舒、缩紊乱从而造成耳内的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5、合理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控制情绪波动。平时要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散步、打太极拳等。合理的锻炼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防止突发性耳聋。 
    6. 积极防治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骨关节病和内分泌疾病,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身体。
    7、 尽可能防止使用对内耳听觉器官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奎宁等。必须使用要随时监控用药和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听力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有耳鸣、口唇麻木、面部蚁行感等,一旦发生要立刻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8、按摩外耳及鼓膜:经常用手按摩耳廓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
    9、遇到巨响。燃放鞭炮时用手捂耳,保护鼓膜。年龄越大越要避免到有明显噪声的环境中去。

老年人耳聋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预防对防止老年耳聋的发生有积极作用,但一旦发现耳聋,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摒弃以下几种传统观念
(1)认为老年性耳聋是正常现象,不必治疗。很多老年人都有听力下降,因此把听力下降认为是正常的,而不愿主动就医,并认为老年性耳聋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但人对信息的交流是以语言为主的,无论人与人的对话,还是看电视听收音机,如果听力受影响,交流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逐渐丧失这种能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交流。
(2)认为耳鸣会变聋。有不少老人出现耳鸣后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殊不知在出现耳鸣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内耳病变,导致进一步听力下降。因此就疾病本身而言,单纯的耳鸣并不会引起听力的进一步下降。
(3)认为耳聋什么时候治都一样。老年人在听力衰退的同时其中枢神经系统也在退化,分辨能力也在下降,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声音听不到,听觉系统得不到正常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声音信息的分析和编码, 出现听觉退化现象,以至听到声音辨别不清,出现常见的“听不清楚”。因此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家人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查明影响耳聋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颈椎病等)存在后,应积极采用治疗及康复手段。老年人容易发生的“突发性耳聋”,这种病一定要第一时间治疗,治疗越早恢复效果越好。当耳聋达到一定程度时也要尽早验配助听器,必要时可以考虑行人工耳蜗的植入,对改善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发生,提高老年听障人群的生活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