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不宜母乳喂养的几种情况

2020年09月22日 81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博士文件夹(不宜母乳喂养的几种情况):
  母乳喂养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营养价值高,我们在生活中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也要注意不宜母乳喂养的几种特殊情况:
  1.有先天性半乳糖症缺陷的婴儿,在进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可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积,引起婴儿神经系统疾病和智力低下,并伴有白内障,肝、肾功能损害等。所以在新生儿期凡是喂奶后出现严重呕吐、腹泻、黄疸、神色委靡、肝脾大等,宝宝就极有可能得了本病。经检查后明确诊断者,应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养,给予特殊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2.患有糖尿病的婴儿是先天性缺乏分支酮酸脱羧酶,从而引起氨基酸代谢异常,临床表现有喂养困难、呕吐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儿伴有惊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应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患有本症的婴儿应给予低分支氨基酸膳食,另外要注意喂食母乳要少量。
  3.母亲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时也不宜哺乳。如癫痫需用药物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用药物治疗者,肿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疗期间,这些药物均可进入乳汁,对婴儿不利。
  4.母亲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时,乳汁内含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儿。而治疗感染的大多数药物都可从乳汁排出,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均对婴儿有不良后果。所以要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防回乳,母亲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5.母亲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时,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婴儿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6.母亲接触了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时,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7.患严重心脏病的母亲要停止哺乳,因为哺乳会使母亲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8.患严重肾脏疾病的母亲要停止哺乳,因为哺乳能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
  9.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的母亲要停止哺乳。
  10.处于传染病急性期的母亲也要停止哺乳。如母亲患开放性结核病,各型肝炎的传染期,此时哺乳将增加婴儿感染的机会。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新生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