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脚踝扭伤成习惯,可就真的伤不起

2020年09月17日 1198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踝关节扭伤(崴脚),相信是大多数人一辈子中都会有过的经历,踝关节扭伤为什么伤不起呢?原因有三:

1、扭伤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伤不起。

2、反复扭伤后的治疗成本很高,手术、康复的医疗费用动辄好几万,更别说吃过的苦、耗费的时间和请过的病假了。

3、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会发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到那时候,各种治疗的效果都不怎么理想,就真的伤不起了。

踝关节扭伤是门诊常见的运动损伤,好发于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以“非主流的方式”异常滚动,扭转或转动,超过了踝关节韧带等稳定装置的维持能力,引起踝关节的韧带、软骨等结构的损伤,有时甚至会引起骨折。

韧带有助于稳定关节,防止过度运动。 当韧带被迫超出其正常运动范围时,就会发生踝关节扭伤。 大多数扭伤的脚踝会伤及脚踝外侧的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绝大部分初次扭伤,采取RICE原则、消炎镇痛药和支具固定的保守治疗措施就足够了,但还是建议到运动医学科门诊就诊,进行专业的医学评估,明确损伤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踝关节扭伤会怎么样?

受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症状也会不一样,包括:

· 疼痛酸胀,特别是患足负重时(用扭伤的脚走路)

· 触摸脚踝时有压痛感(例如,外侧韧带扭伤,外侧会有压痛)

· 肿胀

· 瘀血

· 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制

· 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后会出现,感觉脚踝很松,走不平的道路和跑步时没信心,无法恢复运动能力

· 扭伤时听到砰一声或者咔嚓一声

· 畸形,骨折时踝关节会呈畸形表现


扭伤了到底要不要去看医生?

如果扭伤后还能走路,不痛不肿,可以暂时不用去看医生。

如果扭伤后可以走路,有疼痛肿胀,在忍受范围内,无法运动,请及时就医。可以直接来看运动医学专科医生。

如果踝关节反复扭伤,明显感觉到不稳,建议看运动医学专科医生。

如果踝关节非常疼痛,肿得跟馒头一样,出现大片淤青、畸形,无法行走。请尽快就医,先去急诊看骨科医生,行X光片或CT检查,排除骨折。




踝关节为什么会扭伤?

踝关节受外力作用,发生异常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就会发生扭伤,会导致一根或多根韧带的拉长、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

脚踝扭伤的原因可能包括:

· 跌倒导致脚踝扭曲

· 跳跃后脚落地时着陆失败

· 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或锻炼

· 运动时被他人踩踏

增加脚踝扭伤风险的因素包括:

· 参与运动。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需要跳跃、变向、踝关节滚动或扭转的运动中,例如篮球,网球,足球,足球和越野跑。

· 地面不平。在恶劣路面上进行行走或跑步可能会增加脚踝扭伤的风险。

· 踝关节旧伤。一旦扭过第一次,就有可能再次扭伤。

· 身体状况差。参加运动时,下肢力量、柔韧性不足会增加扭伤的风险。

· 鞋子不合脚或不恰当。一般而言,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以及高跟鞋在行走和运动时会使脚踝更容易受伤。



踝关节扭伤了明明没有骨折,为什么也会每况愈下?

有很多人缺乏对踝关节扭伤正确的认识,认为扭一下没骨折就不要紧,没有重视,忽视了韧带和软骨的损伤,没有正确处理。在扭伤后过早地进行运动,或者反复扭伤,会导致以下后果:

· 慢性踝关节疼痛,有时会引起心理问题,造成焦虑、紧张等情绪。

· 慢性踝关节不稳,无法恢复伤前运动能力。

· 踝关节软骨损伤,通常为胫距关节软骨损伤。


· 踝关节游离体,通常为软骨损伤后产生,会出现机械性卡压和疼痛等症状。

· 踝关节碎骨片,为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所致。

·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类似,是踝关节不可逆的破坏,长了”骨刺“,最终引起踝关节活动障碍、顽固疼痛、丧失活动能力,影响生活质量。


                                                     

怎么预防踝关节扭伤?

· 参加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要临阵磨枪,不要提刀就上。

· 在不平路面上行走、跑步、作业时,请小心,留意脚下。

· 如果踝关节先前有伤,运动时应当佩戴踝关节支具或护踝。

· 鞋子要合脚,并且符合你参加的运动类型。

· 尽量不要穿高跟鞋,高跟鞋的设计就是反踝的,所以要美丽还是要脚踝?自己选。

· 参加运动前必须有自知之明,身体素质达不到的运动,不要硬上。

· 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 进行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练习。

踝关节扭伤有多严重?怎么检查呢?

专业查体:运动医学医生接诊后会对你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踝关节外形、肿胀、压痛、稳定性、活动度、感觉和肌力等。如果伤得不轻,建议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折并且准确评估韧带和软骨损伤程度:

· X光片:常规使用,可以排除骨折、脱位和畸形。

· 磁共振成像(MRI):对踝关节的软组织(韧带、软骨等)进行成像,评估韧带和软骨的损伤程度。

· CT扫描:更加细致地评估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特别是踝关节内有碎骨片、游离体时,较X线更准确。

· 肌骨超声:对韧带和肌腱的评估有时优于磁共振,但比较依赖检查者的技术。

踝关节稳不稳,自己怎么测?

扭伤急性期过后,应当关心自己的踝关节是否稳定。这里介绍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单腿站立法:此法必需在他人能够随时搀扶你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周围有支撑物可以随时保障你不摔倒或扭伤。赤脚,双手叉腰,屈膝屈髋,患侧下肢抬起,保持健侧下肢单腿站立,保持10秒,感觉一下稳是什么样的感觉。接着用伤侧下肢重复前面的动作,和健侧对比就能体会到底稳不稳了。当然,此法有一定风险,需注意安全,若出现意外,作者概不负责。

                                                          

踝关节扭伤怎么治疗?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韧带愈合,恢复踝关节功能。

1. 自己治:

如果扭伤还能走路,自己觉得不那么重,或者没时间(或不想)去医院,可以先用RICE原则治疗3天,如果效果不佳,则尽快就医:

运动损伤通用的RICE原则:

a) 休息。制动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扶拐走路,患肢不要踩地。

b) 冰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每次15-20分钟,每天4次,直到疼痛和肿胀等症状消失。


c) 加压包扎。可以对肿胀的踝关节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消肿止痛,注意不要包得太紧。

d) 抬高患肢。坐下或躺下时,在脚跟下用枕头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消肿止痛。

2. 药物治疗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例如布洛芬(不需要处方)、塞来昔布、洛索洛芬等,可以显著减轻症状。




3. 佩戴支具

建议踝关节扭伤后常规佩戴支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配。扭伤较重可以选用刚性踝关节支具,扭伤较轻则可选用柔性护踝,支具限制踝关节活动,保持踝关节稳定,给受伤的韧带自愈的机会。佩戴支具后可以早期进行行走锻炼。支具几乎都是自费购买的,不进医保。

                                                           

4. 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锻炼

多数踝关节扭伤,光靠自己治还不够,一旦肿胀和疼痛得以减轻,应当尽早进行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锻炼,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强度、柔韧性、本体感觉和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要注重下肢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训练。可以使下肢肌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受伤修复的韧带一起共同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对预防再次扭伤特别重要。此类练习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例如单腿站立、平衡板训练等。

5. 手术

有时,经过长时间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后,踝关节依然不稳定,无法重返运动,或者伴有软骨损伤、游离体、碎骨片等情况,可以考虑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通过在踝关节表面作2-5个小指粗细的切口进行。关节镜直视下可以对踝关节内的软骨、韧带、滑膜等组织进行评估,同时能够发现和处理软骨损伤、滑膜炎症、游离体、痛风结晶等各种异常病灶。根据患者的年龄、损伤情况、运动水平和经济状况决定具体的手术方案。如果韧带残留较多,可以做踝关节韧带的修补和加强。如果韧带残留不多或缺失,则需要进行韧带重建,包括取自体肌腱、异体肌腱和人工韧带。对软骨损伤,则可以进行清理、成形、微骨折术、软骨移植或者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术。踝关节镜手术整体住院费用在2-5万不等。

何时能走路?何时能重返运动?

保守治疗的患者,只要踝关节疼痛和肿胀减轻,就可以在佩戴支具情况下开始尝试走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很多在术后需要进行石膏或支具的固定,扶拐走路,患肢不负重。在得到手术医生的同意之后,才能逐渐开始负重。

在重返运动前应当咨询医生或康复师,重返运动的时间由损伤程度、康复情况还有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决定。这个时间跨度较广,非常个体化,在伤后(术后)1-12月内。

就诊时该怎么和医生沟通?

· 准确回忆扭伤的次数(从小到大)

· 摸清扭伤的规律,譬如,做什么运动时会扭伤

· 总结自己的症状,哪里痛?运动后是否加重?不动是否减轻?有没有不稳定的感觉?

· 尿酸高不高,有没有发过痛风?家人有没有痛风?

· 有没有做过检查,携带检查报告和胶片

· 明确自己的运动诉求和治疗目标

此外,如果自己热爱运动,从事高风险的体育运动,不妨提前给自己买个合适的保险,以应对运动损伤给自己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