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3个月,德国康复模式帮助82岁吴阿姨从轮椅的方寸之地重回生活的海阔天空

2020年08月24日 81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6月5日,是吴阿姨在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最后一天。她在康复师的陪伴下认真做着训练。每当动作不到位,治疗师纠正她时,吴阿姨露出了调皮的笑容,眼角还会不自觉瞄一瞄坐在不远处的女儿。

吴阿姨82岁高龄了。3个多月前因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刚来这里的时候只能坐在轮椅上,下肢力量评测为1级,(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脑梗死还引发了她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手指精细能力较差等后遗症。

“我的妈妈太了不起了!短短几个月,她超速完成了从轮椅到行走的康复目标,这么大的年纪,这样的康复效果,亲戚朋友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了!”吴阿姨的女儿高兴地说,“回家后,我们会继续按照医生的计划和叮嘱,帮助妈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是如何帮助吴阿姨创造属于她自己的“康复奇迹”。

尊重患者意愿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吴阿姨患病前,性格非常开朗,虽然年事已高,但生活非常独立。喜欢买菜、做家务,还经常约上闺蜜逛逛街,喝喝下午茶。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乐观的吴阿姨失去了原本生活的乐趣。她很担心自己再也站不起来,心情变得越来越沮丧。

“我想自己能够走起来!”这句话吴阿姨和医疗团队沟通时反复强调,她这一强烈意愿成为整个康复计划的重要参考维度之一。


廖华

霁达康复支持的
SIMC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生

德国康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关注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生命体征。因此,它的治疗更尊重患者意愿,也更加积极。主观意志对康复周期的长短和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吴阿姨表现出了独立和回归正常生活的愿望,这是特别宝贵的。

治疗团队为吴阿姨制定了强化下肢肌力为主的康复方案,同时增加步态平衡、辅助性器械等训练;上肢以精细和手功能训练为主,后期加入模拟日常生活场景的训练。

康复路漫漫,从0到1是关键


桑贤明

霁达康复支持的
SIMC康复医学科
主管技师,治疗师长

从坐到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关键和最艰难的,就是要实现从0到1的飞跃。一个目标的设定,背后是由一个个基本技能和小目标累计而成。

针对吴阿姨的迫切需求,我们确立了“1个月站立5分钟,2个月站立平衡,3个月独立行走”的计划。合理目标的设立有助于管理患者的期望值,避免其因目标定的太高、太远而产生挫败感,放弃康复训练。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沟通、陪伴和鼓励,维持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最终效果。

第一个月

目标:实现独立站立5分钟
结果:实现独立站立10分钟

入院评估时,治疗团队发现吴阿姨的坐位平衡能力较好,便以此作为初始计划的设计要点,以转移训练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为主,增加患侧负重能力,实现从辅助站立逐渐过渡到独立站立。


通过一段时间的肌力训练,转移技巧训练,吴阿姨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当一开始心里打鼓的她扶着双杠颤巍巍站起来时,积压在心头许久的苦闷仿佛一瞬间得到了释放。

吴阿姨训练时更加努力了!一个月后,她能够保持独立站立10分钟以上。

第二个月
目标:实现站立平衡
结果:站得超稳,而且能够达成辅助行走!

吴阿姨加入了站立平衡训练小组。跨步练习,单脚负重,重心转移……吴阿姨训练时的认真劲让团队里的年轻人自愧不如。2个月的时间,吴阿姨的平衡能力大大提高,BergBalanceScale量表的综合评分由最初的20分提升到了40分,摔倒风险大大降低。

入院第57天,吴阿姨记忆犹新。因为桑贤明治疗师长在那天,对期待步行许久的她说了一句,“来,胆子大点,你今天可以试着自己走路啦!”

在桑老师的鼓励和少量帮助下,吴阿姨战战兢兢迈出了她的第一步。没想到,走得还挺稳当。

“我能走起来可不是啥奇迹!”吴阿姨和病友分享时总这样说,“是听医生的话,听治疗师的话,再加上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哦。”

吴阿姨治疗时认真,下了课也同样刻苦。治疗师教她的自我训练方法,例如臀桥练习,站立练习,每天她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主动训练。虽然枯燥又辛苦,但一想到自己的宏伟目标,吴阿姨总能咬咬牙坚持下来。

吴阿姨的下肢肌力由入院时1级恢复到了4级,为独立步行打下了扎实基础。

第三个月
目标:独立行走
结果:不仅能够走,还能跨越和拾取障碍物

第三个月,治疗团队开始为吴阿姨增加了步态训练,包括下肢的主动活动以及一些跨越障碍物的训练。



德国体系的康复训练更贴近生活,注重患者每一个细节的转变,致力帮助他们独立完成生活上的行为。治疗团队根据吴阿姨的年龄特点和未来主要的生活场景,特别针对“防摔倒”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比如,对于桌椅、沙发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危险的物品。吴阿姨学习如何在狭小空间中移动,如何避开障碍物,如何从地面上捡起某样东西等。



除此之外,吴阿姨的上肢精细功能也有所提高,她很喜欢打牌、画画、折纸和绣花等作业治疗课程。平日里,护理团队组织的集体文娱活动,她更是当仁不让的积极分子。



更让吴阿姨的家人感到惊喜的是,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吴阿姨比生病前还开朗健谈,信心也越来越足,她的康复之路也仿佛开了挂般:出院之前不仅实现了独立行走的目标,并且反应速度、平衡能力,及跨越、躲避障碍物能力也大幅提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