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肠癌患者亲属定期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2024年06月13日 1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为什么大肠癌患者的亲属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癌分为散发性大肠癌和遗传性大肠癌,遗传性大肠癌又包含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研究表明,即使是散发性大肠癌也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那么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如果一个家族中有多名大肠癌,尤其是年轻的大肠癌患者,那么这个家族发生大肠癌的风险就更高。遗传性大肠癌的亲属发生大肠癌的概率就更高了。所以,大肠癌患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应当尽早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大肠癌,尽早治疗。

大肠癌患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属

(丈夫、妻子)也应当尽早行结肠镜检查


        因为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而环境污染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大肠癌患者的家属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其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非常相似,所以他们发生大肠癌的风险也很高。临床中经常可以碰到夫妻先后同患大肠癌的情况,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因为长期相同生活工作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这些相同的高危因素对他们共同作用导致同时或先后罹患大肠癌。即使不是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与大肠癌患者暴露于相同的危险因素中也是定期大肠癌筛查的重要原因。



  •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旦有一个病人发病,其子女就有50%的可能性遗传疾病。患者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也有50%的机会得FAP。

    • FAP患者的10岁以上的一级亲属为FAP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遗传性检测,明确是否携带突变的APC基因。

    • 若为携带者(伴APC基因突变),则从10岁开始每1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大肠多发性腺瘤,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全大肠切除预防大肠癌出现,若24岁后仍未发生息肉,肠镜检查可改为每2年一次,直到34岁,然后每3年一次直到44岁。

    • 非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伴APC基因突变)如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贫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无明显症状,可以20岁开始大肠癌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1-3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如无条件行遗传学检测应自1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连续10年检查未发现结肠息肉则10年后可以适当延迟结肠镜检查的时间;如果50岁以后仍未发现病变,则按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约占大肠癌的5%-15%,发病基础是错配修复基因(MMR)的突变。HNPCC患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均有很高的发生大肠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的概率。

    • HNPCC患者的所有三级以内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等)均应进行遗传血咨询。

    • 确诊或者怀疑为HNPCC的家族成员20岁起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开始增加至60岁时,57%-80%的患者将发生结直肠癌,定期纤维肠镜检查整个结直肠是有效的监控手段

    • 原则上HNPCC家族成员在18岁后应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发现主张自25岁起,每1-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发现单发的结直肠息肉时,可行内镜下切除;若发现多发的结直肠息肉,建议行次全大肠切除或全大肠切除术。

    • HNPCC家族中妇女则应从25-35岁开始每年1次盆腔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和血CA125检查;一旦出现阴道异常流液体或不规则流血,还需行子宫内膜检查。


        我的一个病人得了肠癌做了手术,病理是III期,术后还做了化疗,在他出院后不久,他的亲家来做了个体检,查出来直肠癌,也顺利做了手术,术后病理显示是早期!!!

        

        前面说了那么多专业的知识,大家也可能看不明白,没关系!!!!

                

         只需要记住,如果大家身边的人得了肠癌,自己一定要来做个胃肠镜检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