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视神经萎缩——科普

2015年04月15日 212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概述 

       视神经萎缩(optic nerve atrophy)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是各种视神经病变导致的髓鞘脱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丧失、胶质细胞增生的最终结局。由于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致使视盘苍白、体积减小、表面凹陷。视神经萎缩从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不同病因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治疗及预后不同。

2. 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发作之后。进行性视力下降常提示压迫性。

      (2)视野缺损:可以出现各种类型的视野缺损:中心/旁中心暗点、水平上/下半缺损、生理盲点扩大、管状视野或弥散性视野损害。

      (3)头痛、搏动性耳鸣、一过性视物模糊。此三联征为颅内压增高导致视乳头水肿的典型表现,水肿后期出现视神经萎缩。

      (4)色觉减退:特别是红色觉饱和度降低。对比敏感度下降。

      (5)光线交替照射检查瞳孔可发现患眼相对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apillary defect, RAPD)。此征象在单眼病变患者明显。双侧视神经萎缩或双眼视神经病变基本相当的患者中该体征不显著。

      (6)眼底检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边界多清晰,颜色呈灰白色。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边界多模糊,为水肿消退遗留的痕迹,生理凹陷被神经胶质所填充,因而生理凹陷消失、筛板不易窥见。

      (7)辅助检查:Humphrey静态视野检查或Goldmann动态视野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头颅磁共振(MRI)和脑血管动脉、静脉成像。必要时行腰穿脑脊液测压及常规生化检查。血液学检查等。

3. 病症详解

3.1.病因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primary optic atrophy) 是由于筛板以后的眶内、管内、颅内段视神经,以及视交叉、视束和外侧膝状体的损害而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大多数视神经病变导致的视神经萎缩为原发性,包括外伤、炎症、缺血、感染、自身免疫炎症、遗传代谢、营养不良、药物中毒、肿瘤压迫、青光眼等。一些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表现为双侧对称的视神经萎缩。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secondary optic atrophy)是由于长期的颅内压增高、视盘水肿、视乳头周围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而引起的神经节细胞损伤,导致视神经萎缩。病因包括:脑部肿瘤、隐球菌性脑炎/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视盘血管炎、糖尿病视乳头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等。  

3.2. 疾病诊断

       视乳头形态: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边界多清晰,颜色呈灰白色。外伤、中毒及一些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边界极为整齐。由于视神经纤维萎缩及其髓鞘的丧失,生理凹陷显得略大稍深呈浅碟状,并可见灰蓝色小点状的筛板。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均正常。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边界多模糊,为水肿消退遗留的痕迹,生理凹陷被神经胶质所填满,因而生理凹陷消失、筛板不能查见。视盘附近的视网膜动脉血管可变细或伴有白鞘,视网膜静脉可稍粗而且弯曲。后极部视网膜可能还残留一些未吸收的出血及硬性渗出。

       视野缺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虽然视野异常可以有各种表现,但中心视野多受累及,如外伤、中毒及一些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存在明确的中心暗点或连生理盲点的中心暗点。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由于颅高压是主要病因,早期表现为视野正常或生理盲点扩大,晚期视野向心性缩小,表现为管状视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管状视野是特征性的表现,其他视网膜病变视野改变与相应损害部位对应。

3.3. 检查方法

       原发性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辅助检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原发性围绕视神经本身、周围组织及全身情况进行筛查;继发性主要针对颅高压、颅内占位、较弥散的视网膜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视乳头病变进行。但常规的检查不能忽略:

     (1)视力、色觉及对比敏感度检查

     (2)视野检查:静态或动态视野检是查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个体情况来选择

     (3)电生理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5)眼眶及头颅MRICT:重要的影像学手段,用于明确颅内占位

     (6)腰穿脑脊液检查:明确颅内压是否增高、脑脊液是否有炎症表现。

3.4. 并发症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主要导致视功能的损害。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应强调原发病的并发症。如脑部肿瘤引起的癫痫、肢体瘫痪、智能障碍;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内分泌异常、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血管并发症等。

4. 预防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5. 治疗

       视神经萎缩是不可逆性损害,不论原发性和继发性药物均不能逆转。但是我们治疗目的不应局限于视神经本身,需要关注原发病因及继发病因,积极处理,以免导致更为广泛的系统损害。

     (1)激素及β-干扰素类药物用于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急性期及预防复发。

     (2)激素及免疫抑制剂、T淋巴细胞靶向治疗用于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的治疗及疾病发展的控制。

     (3)叶酸及B12类药物用于营养代谢性视神经病变。

     (4)辅酶Q10及艾地苯醌用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神经保护。

     (5)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乳头损伤。

     (6)醋氮酰胺、醋甲唑胺等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用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

6. 求医准备

       视神经萎缩并不是一个诊断,只是一个症状。患者就诊目的是尽量明确病因,预防后续损害。因此患者整个的发病经过和治疗过程对诊断非常重要,就诊时应向医生陈述发病的具体细节、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是否使用过激素等。如果患有系统性疾病最好能提供目前诊断及治疗情况。头部外伤史、家族类似病史对一些视神经病变诊断很重要。如果已经完成了部分检查治疗的患者,请携带好初次检查的病史资料及眼底照片、视野检查结果、CT、磁共振胶片就诊。

7. 预后

       不同病因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其预后各不相同。

8. 常见问题:

      (1)医生检查说我的视神经萎缩,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吗?视神经萎缩并不是一个诊断,只是很多视神经疾病后期的表现。如同皮肤损伤后的疤痕。有些原因造成的视神经萎缩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定,不再进展;有些将继续累及另外眼,甚至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损害。因此视神经萎缩患者就诊目的是尽量明确病因,对症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2)我的视神经萎缩还会继续加重吗?多数原发性的视神经萎缩在积极治疗、去除病因后不再进展,但如视神经脊髓炎等进展性疾病有可能复发或者恶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继发视神经萎缩眼底表现将不会逆转,但是如果不控制脑压,视野和视力的损害将继续恶化。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后期将维持稳定,疾病不再进展。

      (3)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帮助视神经萎缩的恢复吗?萎缩的视神经将不会恢复正常。由于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尚存在争议。神经生长因子也未被纳入正规的治疗方案。

9. 最新进展

       由于视神经萎缩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一氧化氮、自由基毒性等。目前神经保护剂的研发均基于上述假说。

      (1)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的拮抗剂已经用于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退变疾病中,在青光眼神经节细胞损害保护也有尝试。

      (2)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升高可导致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在于激活下列物质:分解代谢的酶类、磷脂酶、蛋白激酶、过氧化物及其他自由基等,这些物质均与神经毒性有关。

      (3)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对抗自由基的毒性作用。

      (4)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离体试验中显示促进和维持神经元生存、生长、分化的作用,但临床人体试验未显示有效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