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膜炎的治疗(续一)

2017年04月25日 116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角膜接触镜相关的角结膜炎

       在角膜接触镜相关的角结膜炎患者中,应当停止配戴角膜接触镜2周或以上。可给予短期(1~2周)的眼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在随诊评估中,应当回顾接触镜配戴和镜片护理方法(即应用无防腐剂的镜片护理系统,日抛型角膜接触镜)以及考虑给予其他治疗(如屈光手术)来替代接触镜。

2、眼睑松弛综合征

       眼睑松弛综合征可以通过轻轻拉动眼睑闭合处或在睡觉时配戴一个保护罩而得到暂时缓解。润滑剂对于轻度病例有帮助。明确有效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例如上眼睑全厚层的水平缩短,以防止上睑的翻转。根据患者的临床进程决定随诊。已明确眼睑松弛综合征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应当考虑转诊进行进一步评估。

3、睫虱病(耻阴虱)

       应用宝石(Jeweler)镊可以从眼睑和睑毛机械地去除成虱和幼虱(虱卵)。黏附虱卵的睫毛需要拔除。每日涂用刺激性小的眼膏(如凡士林、红霉素、杆菌肽)2~3次,连用10日,可以使成虱和虱卵窒息。应当劝告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在非眼部区域应用抗虱润肤膏和洗发水,彻底地洗净和干燥衣物和床上用品(将烘干机的温度调最高,持续30分钟)。应当告知患者及其性接触者患有伴随疾病的可能性,并适当地转诊。在儿童有这种情况时应当考虑性虐待的可能。

4、药源性角膜结膜炎

       中断使用引起药源性角膜结膜炎的药物可以在数周到数月内使病情缓解。如果结膜或眼睑有严重的炎症,就需要短期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能有益。

5、腺病毒性结膜炎

       患有腺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需要了解这种情况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应当告知他们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疾病传播到对侧眼和他人的危险。由于这种疾病可以传染给家庭或学校的其他成员,因此这种感染常常称之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

       对于腺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但是人工泪液、眼部滴用抗组胺药物或冷敷可以用来减轻症状。现在可用的抗病毒药物对腺病毒性结膜炎是无效的。

       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减轻症状是有用的,对于具有严重的明显球结膜水肿和眼睑水肿、上皮脱落或膜性结膜炎的腺病毒性角膜炎病例可以减少角膜瘢痕形成。对于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腺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一定要进行密切的随诊。在腺病毒性结膜炎的动物模型中,滴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导致病毒消失的时间延长。应当告知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的2周内仍要继续注意防止病毒传播。对于膜性结膜炎患者,清除残膜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有角膜上皮溃疡或膜性结膜炎的重症患者应当在1周后复查。随诊包括询问随诊间期内病史、视力测量和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长期滴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当定期监测眼压,并散大瞳孔后评估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发生情况。一旦炎症得到控制,滴用的糖皮质激素应当逐渐减量。

       对于没有滴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要嘱咐他们如果在2~3周后继续发生眼红、疼痛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就要回来复诊。这种复诊要包括询问随诊间期内病史、视力测量和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

       在随诊期间,应当评估患者有无角膜上皮下浸润,这种情况典型的发生于结膜炎发病后1周或更长的时间,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的不同,上皮下浸润的治疗也有很大差别。在轻型的病例中,进行观察就足够了,在有视物模糊、畏光和视力下降的病例中,要考虑滴用最小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正在滴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当将用药量缓慢的降低到最小有效剂量。眼部穿透性差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氟美龙、或位点特应性的糖皮质激素,如瑞美松龙(rimexolone)和氯替泼诺(loteprednol),引起眼压升高和白内障的作用较弱。应当每隔4~8周随诊一次,随诊内容包括询问随诊间期的病史、检查视力和测量眼压、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已有报道,有腺病毒感染病史的患者接受PRK或LASIK后,可以出现反复的上皮下浸润。

6、单纯疱疹病毒性(HSV)结膜炎

       推荐采用眼部滴用或口服抗病毒药物来治疗HSV结膜炎,以防止角膜感染。有可能选择的方法包括眼部涂用0.15%更昔洛韦凝胶,每日3-5次;1%三氟腺苷滴眼液,每日5-8次;或者口服阿昔洛韦200~400mg,每日5次。也可以口服伐昔洛韦(valacyclovir,500mg,每日2次或3次)和泛昔洛韦(famciclovir,250mg,每日2次)。如果滴用抗病毒药超过2周,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滴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加重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应当禁用。治疗1周内患者应当随诊,包括询问随诊间期内病史、视力检查和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由于新生儿的全身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尽快的咨询儿科医生或初级保健医生。

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VZV)结膜炎

       患有水痘的儿童可以发生结膜炎,其性质上通常是乳头,有时与眼睑溃疡和(或)角膜缘或结膜囊泡相关。由于这些囊泡在愈合之前会发生坏死,因此许多临床医师采取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来预防继发性感染。因继发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严重结膜瘢痕甚至会导致瘢痕性睑外翻。在治疗VZV结膜炎中,滴用抗病毒滴眼液并没有显示出有所帮助。在少见的病例中,可以发生树枝状或基质性角膜炎。VZV结膜炎的复发性病例一般也是乳头状改变,但是他们也可以是假膜状或囊泡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结膜炎也与其他形式的眼内病毒相关联,包括虹膜炎、节段状虹膜萎缩和继发性青光眼。当对免疫功能似乎是正常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推荐口服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800mg,每日5次,连续7日,或伐昔洛韦1000mg,每8小时1次,连续7日,或泛昔洛韦500mg,每日3次,连续7日,免疫受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对于肾清除率受损的患者,应当要谨慎用药,晚期的后遗症包括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干眼和角膜知觉缺失。

8、传染性软疣

       因传染性软疣而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是由于眼睑病变区的病毒脱落散布至眼球表面所致。软疣的病变可以自发缓解,但是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一般采用去除病变灶的治疗方法。治疗的选择包括切开和刮除(充分地操作,直至引起出血)、单纯切开、切除、烧灼和冷冻。在原发病灶清除后一般还需要几周结膜炎才能缓解。在成人中,如果发生大的、多发的软疣而结膜感染相对较轻,往往提示其免疫功能低下。除非结膜炎持续存在,通常不必进行随诊。

0